English

“实验”不是救命稻草

实验话剧的孤芳自赏和不食人间烟火,正把它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2000-09-21 来源:光明日报 吴晓 我有话说

一旦看过新版话剧《原野》,绝不会有人再对去年新《茶馆》的略微“出格”而斤斤计较了,因为相比之下,《茶馆》虽几经翻新,但除了舞美方面多花了点心思,把8张桌子3面墙的经典格局改成了开放式的茶馆外,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基本上都忠实原著。这让观众感觉到,茶馆里的人变了,但茶还是当年老舍亲手沏的那壶茶。

可到了曹禺这儿就不一样了。都是经典改编,编导的胆子和步子却更大了。《日出》选择了在迪斯科的劲舞中拉开帷幕,整个一幅现代都市夜生活的场景;而《原野》演出的过程中,舞台上显示器里播放的竟是美国大片的片段!别说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找不着北,就连熟悉剧情的都不一定看得明白。看经典本来是借轻松时刻重拾旧梦,结果被弄了个糊里糊涂。

近年来,除了几台时髦话剧多少拢住了一批年轻观众,多少占领了市场份额之外,其他话剧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一点上,就连大名鼎鼎的北京人艺也不例外。穷则思变。一向循规蹈矩的话剧舞台近来“实验”频繁,“实验”几乎成了这几年话剧舞台的一根救命稻草。而首当其冲被拿来做“实验”的,竟都是些中外名家经典,这正应了“树大招风”这句老话。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实验”都是怎么做的。导演任鸣把《日出》的故事搬到了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墙上挂的是外国女郎抽雪茄的装饰画,屋里摆的是豪华的酒柜和沙发,秘书使的是笔记本电脑,收的是特快专递。而第3幕妓院一场又回到了黑白世界,陈设也变得古旧,和另外3幕场景对比之下,让人一时间有点时空错乱,该剧导演对此的解释是“经典作品是放在任何社会都有现实意义的”。

再看李六乙的《原野》。本来就不算大的舞台上又是人又是显示器又是鸽子又是马桶,很是热闹。每个人都在煞有介事说着别人的事,一身艳粉晚礼服的金子和原著里那个质朴的农村少妇完全来自两个世界,除了十几台显示器里断断续续在播着电影《原野》片段,麦克风里一遍遍重复着人的“淹死你妈”外,这台戏实际上和曹禺的原著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与其说是重排经典,倒不如说是“戏说”经典。

这几年,话剧舞台上实验的名堂不算少了,总之是离传统越远越好。导演们似乎认为,把演了几十年的经典原封不动克隆一遍,就谈不上创新,不但难讨年轻观众的欢心,就连老观众都不买账。于是,作为一种时尚,“实验”两个字理所当然地成了令人艳羡的标牌和幌子。

这个夏天,迷失在“原野”里的人不在少数。是观众的欣赏水准慢一拍,还是这些戏本来就不是演给普通观众看的?抑或是“实验者”自己还没找着北?实验话剧的孤芳自赏和不食人间烟火,正把它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艺术是用来和观众交流的,编导们尽可以对他们的“存在的存在”、“语言学转向”津津乐道情有独钟,但他们应该知道,观众并不希望买票进剧场欣赏到的只是几个模棱两可的概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